主要是PCB基板材料的耐温性、铜箔厚度、线宽线距精度(要求达到0.3毫米)、焊盘镀层要求,以及晶体管等分立元件的筛选标准和测试方法。
这份清单直接决定了制造出来的控制板卡能否稳定可靠地工作。
赵四放下笔,用力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又起身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脖颈,但脸上却毫无倦容,反而充满了一种笃定的神采。
这套方案,摒弃了追求通用计算机数控的"大而全",专注于解决五轴平台最迫切需要的"精准动起来"的问题。
它依托于国内刚刚起步的晶体管制造和PCB技术,虽然性能无法与国外先进的基于计算机的数控系统相比,但胜在切实可行,能够快速验证原理、积累经验,并且其模块化的设计为未来的升级留下了空间。
他估算了一下,光是这套核心控制板卡,就需要用到近百个晶体管、数百个电阻电容,其设计、制造、调试过程,本身就是对国内电子工业的一次极好的锤炼。
更重要的是,这条技术路径,将极大地拉动国内微电子产业的发展。
制造这些专用控制板卡,需要更精密的光刻掩膜制作(用于PCB)、更稳定的蚀刻工艺、更可靠的元件焊接和检测技术,每一个环节都是对现有技术水平的挑战和提升。
这正契合了"盘古计划"不仅要出产品,更要夯实基础的深层目标。
他甚至已经想好,第一批控制板卡的试制,可以交给上海那个微电子学组,他们有一定的半导体器件基础,正好借此机会向实用化的电子设备制造迈出一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