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鞍钢的成功,还有人私下议论是“运气好”或者“上面有人”。
那么这次在条件极其艰苦、技术难度更高的三线厂,短时间内解决厂方束手无策的尖端材料难题,就再也无法用简单的“背景”或“运气”来解释了。
技术层面的认可开始真正占据上风。
计划司、科技司的一些资深技术官员,在走廊遇见赵四时,会主动停下来打招呼,交谈的语气不再是对待年轻后辈的客套,而是带着平等探讨的意味。
第112章从此成为部里人
“赵明同志,红星厂那个高温合金晶界脆化的问题,你们用微量铪铪强化的思路很巧妙啊,是不是参考了国外最新的期刊?”
科技司一位分管材料的老处长饶有兴致地询问。
赵四谦逊地回答:“主要是厂里基础工作扎实,我们只是做了一些方向性的尝试。”
他注意到,对方对他能弄到高纯度铪铪这件事,似乎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惊奇,更像是认为这是部里为保障重点任务而进行的特殊资源调配,合情合理。
这种微妙的变化不仅体现在部里同事身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