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深入
小炉试验的准备在紧张的氛围中连夜展开。
红星机械厂的冶炼车间条件比鞍钢简陋得多,炉体老旧,控制仪表盘上的漆皮都已斑驳脱落。
但厂里的老师傅们技术过硬,在罗厂长的亲自督阵下,清理炉膛、备料、烘烤,一切有条不紊。
赵四带来的那几公斤高纯度铪粒,被厂里技术员像对待珍宝一样,用天平小心翼翼称量,再用特制的加料器保管。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小小的金属添加物上,期待它能带来奇迹。
深夜,试验正式开始。炉火熊熊,钢水在炉内翻滚。到了关键的合金化阶段,赵四亲自指挥,高纯度铪粒被准确、均匀地加入钢包。
氩气搅拌下,铪迅速熔解、扩散。接下来的精炼、浇铸、脱模,每一步都严格按照调整后的新工艺执行。
整个通宵,赵四、王永革、陈继业和厂里的技术骨干都守在车间,空气中弥漫着焦灼和期待。
直到天边泛起鱼肚白,第一块试验钢锭才缓缓冷却下来。锭体表面光洁,但内在质量如何,还需要等待取样和漫长的理化检测。
等待结果的两天,时间显得格外漫长。厂里的伙食很差,主食是粗糙的玉米掺饭,菜里难得见到油花,咸菜是常客。
住宿条件也简陋,潮湿的平房,被褥摸上去都有一股霉味。王永革私下里抱怨饭菜刮嗓子,晚上睡觉被子潮得难受。陈继业则有些水土不服,肠胃不适。
赵四也感到不适应,但他没说什么。他下意识地进行了签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