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会后,赵四回到宿舍,发现桌上放着一封厚厚的信,是苏婉清的字迹。他拆开信,娟秀的字迹映入眼帘。信里除了日常的关心和思念,还提到了家里的事:

        “父母前日从他们老同学那里,听说了鞍钢试点成功的消息,十分高兴。父亲晚饭时多喝了一小杯,说你做的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年轻人就应该有这样的担当和作为。”

        “母亲更是连着几天心情都很好,念叨着你出差辛苦,让我等你回来,一定要请到家里来,好好做几个菜给你补补。他们一直都在悄悄关注你的消息,我也是才知道。”

        字里行间,洋溢着温情和一丝羞涩的喜悦。赵四反复看了几遍,心头暖意融融。这份来自事业的成功,最终化为了情感上的坚实基石,得到了最希望得到的人的认可和家人的祝福。

        隔天是周末,赵四特意去百货大楼,用系统里攒下的和刚发的补助,买了两瓶不错的二锅头,一条真丝围巾,又称了些时令水果,提着去了苏家。

        开门的是苏婉清,见到他,脸上瞬间飞起红霞,眼睛亮晶晶的,低声道:“你来啦。”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欢喜。

        苏母系着围裙从厨房出来,笑容满面:“小赵来了!快进来坐!老苏,小赵来了!”

        苏父从书房走出来,戴着老花镜,脸上是难得的温和笑容,主动伸出手:“赵明同志,欢迎欢迎!鞍钢这一仗,打得漂亮!我们都听说了!”

        这一次的家宴,气氛比上次更加融洽自然。苏父不再只是客气地询问工作,而是真正以欣赏和探讨的语气,和赵四聊起了技术推广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发展前景。

        苏母则不停地给赵四夹菜,关心他出差瘦了,叮嘱他以后工作再忙也要注意身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