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赵四话锋一转,谈到了问题的另一面:“找到了外部污染源,是第一步。但消除影响需要时间。”
“我们内部的工艺,是否也能做一些适应性调整,尽可能增强阴极材料本身的‘抗毒化’能力?至少,在污染未能根除的过渡期内,保证一部分合格率?”
第91章涟漪
他目光看向邵工父子:“邵工,您和小邵同志长期研究阴极工艺,对材料提纯和烧结过程有很深的理解。”
目光再次转向李副厂长,“厂里是否可以考虑,成立一个技术小组,由邵工二位牵头,专门研究在现有条件下,如何通过优化前处理工艺、调整涂层成分或烧结保护气氛,来部分抵消环境杂质的影响,提升产品的内在稳健性?”
这个提议,直接将邵氏父子推到了技术攻关的前台!
李副厂长此刻对赵四已是言听计从,立刻拍板:“好!就这么办!老邵,小邵,这项任务就交给你们了!需要什么支持,直接跟刘科长提!务必尽快拿出一个可行的工艺改善方案!”
邵工激动得脸色泛红,他没想到不仅沉冤得雪,更获得了梦寐以求的信任和机会!他紧紧握住赵四的手:“赵同志!谢谢!谢谢您!我们一定尽全力!”
小邵也在一旁用力点头,看向赵四的眼神充满了感激和钦佩。
赵四这一系列操作,不仅精准定位并开始解决了磁控管生产的潜在危机,更顺势将邵工父子这对被埋没的人才推上了能发挥所长的位置,为自己后续更深入地了解和学习核心工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与邵工父子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基于技术尊重和困境互助的坚实信任。
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赵四在南京电子管厂的“所作所为”,很快通过某些渠道,传回了北京的部技术革新办公室。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