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挑选了两位心最细、手最稳的老钳工师傅,亲自对他们进行培训,讲解修形要领和注意事项。
他们在工作台上搭起了简易的精密夹具,将巨大的齿轮稳稳固定。利用百分表、光学水平仪等工具精确定位。
修形过程极其缓慢且考验耐心。赵四手持放大镜,仔细检查每一齿的磨损情况,用标记笔标识出需要修磨的区域和量。
老师傅则按照他的指示,选用不同粒度的油石和研磨膏,手工进行微米级的精细修磨。每修几下,就要停下来检查一次,测量一次。
赵四则不断进行着色检查,将蓝油涂在配对齿轮上,缓慢转动,观察啮合印痕的转移变化,据此调整修磨的重点和方向。
这是一个反复迭代、精益求精的过程。车间里异常安静,只剩下极其轻微的摩擦声和偶尔低声的交流。
经过三天近乎不眠不休的精细操作,修形工作终于完成。
最终的着色检查显示,啮合印痕饱满均匀,完美地位于齿面中部,面积超过了90%!
齿轮副重新装入清洁一新的齿轮箱。加油,封闭。
再次启动车床,空载运行平稳。
开始进行逐步加载试切。从轻载到中载,再到重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