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结束,会场里安静了几秒钟,随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部里的领导微微颔首,面露赞许。

        鞍钢的一位老工程师率先开口,语气带着感慨:“赵明同志的报告,真是让我们汗颜啊!用户把我们产品的毛病看得比我们自己还清楚!”

        “提出的这些方向,很有启发性,有些问题我们内部也有察觉,但一直没能系统梳理,更没能拿出这么有针对性的改进思路。”

        上钢五厂的技术处长推了推眼镜,谨慎地问道:“赵工,你提到的电渣渣系微调,理论上可行。”

        “但生产上调整渣系成分牵一发动全身,炉况稳定性、电极消耗、综合成本都需要重新评估…这方面,你们有更具体的实验数据或理论计算支撑吗?”

        赵四从容应答:“根据热力学计算和少量文献报道,CaO含量提升至15-18%左右,MgO引入3-5%,在保证流动性和导电性的前提下,对高熔点夹杂物的溶解能力确有提升潜力。”

        “当然,这需要贵厂进行深入的实验室研究和工业试验验证,我们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失效件夹杂物成分分析数据作为参考。”

        问答环节变得热烈起来。几家钢厂的技术人员纷纷就自己关心的问题提问,赵四一一解答,引数据、摆事实、讲道理,既不过分超前,又总能切中要害。

        王永革和陈继业在一旁帮忙递资料、翻图表,配合默契。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持乐观态度。

        就在讨论渐入佳境时,一位来自大钢、头发花白、资历颇深的老工程师清了清嗓子,开口了。他姓严,是业内公认的权威,但也以保守著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