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两周,部里就下发通知,决定由一重厂牵头,召集一次小范围的“重点工程用轴承钢质量提升技术研讨会”,地点就定在一重厂招待所会议室。
会议当天,不大的会议室里坐得满满当当。
除了东道主一重厂的技术骨干,鞍钢、上钢五厂、大钢都派来了技术处的资深工程师,部里也来了两位分管材料和机械的处长坐镇。
气氛严肃中带着几分微妙的好奇与审视。
李科长和赵四作为主要汇报人,坐在前排。王永革和陈继业也作为课题组成员列席旁听,神情紧张又兴奋。
会议开始,部里的领导先讲了话,强调了提升关键基础件质量的紧迫性和重大意义,要求与会单位坦诚交流,务求实效。
接着,李科长代表一重厂做了总体情况介绍,重点汇报了近两年因轴承早期失效导致的生产损失和设备可靠性问题,用数据和案例说话,听得几家钢厂的工程师们面色凝重,不时低头记录。
然后,重头戏来了。赵四站起身,走到挂图前,开始详细阐述他那份报告的技术核心。
他从用户的角度,结合大量失效分析实例,深入剖析了当前国产轴承钢存在的几大共性质量问题:氧含量波动大、DS类点状夹杂物超标、碳化物带状偏析严重、淬透性带宽不足…
每一个问题,他都配上了清晰的金相照片、能谱分析图、疲劳寿命曲线对比,证据确凿,逻辑严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三五中文;http://www.downclass.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