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冷的宿舍里,响起轻微的咀嚼声和糖纸的窸窣声。

        春节假期结束后的一个早晨,赵四来到技术科。灌下一口温热的水,驱散了些许寒意。

        他坐在自己的绘图板前,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投入眼前的设计任务,而是从抽屉里取出一叠写得密密麻麻的稿纸。

        那是他利用春节假期和回厂后的几个夜晚,结合系统签获得的【高级轴承钢冶炼工艺要点】知识,精心整理撰写的一份技术建议报告初稿。

        他没有直接写出超越时代的完整配方和工艺参数,那太惊世骇俗,也无法解释来源。

        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国内现有轴承钢生产普遍存在的瓶颈问题上:纯净度不足、夹杂物超标、碳化物分布不均、性能波动大…

        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几个理论上可行、且基于现有工业基础有望实现的改进方向。

        比如,在电渣重熔环节,着重分析了现有炉渣成分的局限性,建议尝试微调CaF2-CaO-Al2O3系渣的成分比例,以更好地吸附脱除特定类型的非金属夹杂物;

        在结晶器控制上,强调了冷却水强度与梯度对凝固组织均匀性的关键影响,提出了通过改进水缝设计和流量控制来优化冷却曲线的思路;

        甚至还简要提及了后续热处理过程中,加热速率与保温时间对残余应力和碳化物球化的影响…

        报告写得极其扎实,引用了大量国内期刊上可查的数据作为支撑,逻辑严密,论证清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