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刘总工深入讲解的《机械精度设计与公差配合》的复杂计算,还是另一位苏联专家谢尔盖突击加讲的《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的繁琐逻辑,赵四总能迅速理解核心,并举一反三。
他的俄语优势在此刻发挥得淋漓尽致。当翻译卡壳或表述不清时,他往往能直接与专家进行精准沟通,甚至能纠正一些因文化差异或技术术语不对等造成的理解偏差。
一次课后,谢尔盖特意叫住赵四,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汉语说道:“赵,明!你,很好!技术,思维,语言,都很好!可惜…”
他摇了摇头,拍了拍赵四的肩膀,蓝色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没有再说下去,转身离开了。
刘总工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对赵四的赏识与日俱增。
他时常在讲课间隙,用赵四提出的思路作为引子,拓展讲解更深层次的设计理念,无形中将赵四树立成了学员中的标杆。
临近结业考核,气氛更加紧张。理论考试,赵四毫无悬念地再次拿到了满分。
实操考核题目极具挑战性——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一个包含异形孔系、精密镶配和简单机构组装的小型复杂组件。
不少学员做得磕磕绊绊,不是这里超差,就是那里装配不到位。
轮到赵四时,他沉稳依旧。[心灵手巧]的被动技能让他的操作如行云流水。
划线、钻孔、攻丝、刮研、装配…每一个步骤都精准高效,甚至带着一种独特的美感。
最终成品让负责考核的几位专家和刘总工都围看了许久。所有尺寸检测一次通过,装配转动灵活,间隙控制完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