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有实践不够,还得理论跟得上,才能进步这么快。”苏婉清微笑道,似乎想起了什么。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我们医院有些医疗设备,比如小型X光机、离心机什么的,偶尔也会出些小故障,不复杂,但维修科的师傅们有时候也得琢磨好久,那些精密齿轮、传动轴、螺丝卡扣,看着就让人头疼。”

        “机器这东西,有时候是挺磨人脾气,但一旦摸清了它的结构原理和‘脾气秉性’,就好办多了。”赵四很自然地接话道,谈到自己的专业领域,他语气里多了几分自信。

        “无非是精度、配合、传动、应力那些事儿,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对症下手。说起来,跟医生您看病查体、分析病因、对症下药,道理上是相通的。”

        他这个新鲜又贴切的比喻,引得苏婉清忍不住轻笑出声,眼睛弯弯的。

        “哎呀,你这个比喻倒真是头一回听说!把修机器和给人看病放一块儿。”

        两人就这么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从简单的家庭医疗护理常识,聊到各自工作中遇到的一些趣事和难题,气氛轻松而融洽。

        赵四发现这位苏医生不仅专业耐心、态度温和,言谈举止间也透着良好的教养和开阔的思路,对工厂和技术工作并没有常见的偏见。

        苏婉清则觉得眼前这个年轻的三级钳工有些与众不同,技术好,心思细腻沉稳,说话条理清晰,懂的东西似乎超出了他的年龄和职业范畴,给人一种踏实可靠的感觉。

        很快,化验窗口叫了赵妮的名字。赵四取回化验单,递给苏婉清。

        她接过来仔细一看,脸上露出放心的笑容:“嗯,很好!白细胞计数完全恢复正常了。没问题了,炎症彻底消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