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颂这家伙,也不知道又想起什麽来了。”

        坐在周颂旁边的夏琳一边听课,一边被迫听了好几个随机播放的歌曲片段,到头也没明白周颂究竟想到了什麽,只隐约觉得其中有一段很像孟丽筠的声音,词儿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不是初中时学过的苏轼《水调歌头》嘛,孟丽筠还唱过这个?

        还有一首不知是谁唱的“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印象里好像是李清照的词,从前在语文课本的附录里面见过。

        不过,b起这些零零碎碎的歌曲片段,夏琳更关心的是周颂不老实听课,又在本子上写写画画Ga0些什麽。

        她用眼角的余光看了一眼,感觉他好像还是在写歌,但怎麽没像昨天《同桌的你》那样把整首歌曲播放出来呢?

        刚想到这里,夏琳就听见了一阵高亢的唢呐声,惊得毫无准备的她浑身一震。随即就听到讲台上的语文老师中断了讲解,点名提问:“夏琳,作者在这里引用古诗‘春城无处不飞花’,是什麽寓意?”

        “倒霉,被老师逮住了。”

        夏琳赶紧站起来。她知道现在学的是《遵义会议的光芒》这篇课文,也知道老师大概讲到了课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但提问的这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在哪儿,她还真的没啥印象。正发愁,忽然听到旁边低着头的周颂小声说:“第二部分第一段,类b。”

        “老师,这里是用古诗‘春城无处不飞花’类b遵义会议给形势带来的转变。”夏琳也是事先预习过课文的,得到周颂提醒,再瞄了一眼课本,马上就作出了回答。

        “嗯,坐下吧。”老师看了夏琳一眼,没有说别的。

        他看得出来,夏琳刚才心思没在课堂上,尤其是直接导致被点名的身T那一颤,让他觉得夏琳大概是睁着眼睡着了,然後又突然惊醒,点她回答个问题,也算是帮她提提神。

        “怎麽早上第一节课就能睡着呢,这孩子晚上到底几点睡啊。别着急批评,再观察观察。”他心里想着,继续讲了下去。

        -----------------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