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哥,我还想跟你商量一下投稿的事情。”周颂又说,“最近我想写篇。”
“什麽题材?”骆舟也负责板块,对周颂的话非常敏感。
对编辑来说,发掘作者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这不仅是因为发掘、引导、成就一个好的作者能给编辑带来巨大的成就感,而且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编辑到底能拿到多少优秀的稿件,与他认识多少作者、在作者面前有多大面子,是密切相关的。
“嗯……算是生活题材吧。”周颂回答。
“写的是学生生活?”骆舟问。第一次写的人,多半是从自己的生活中提炼出创作主题,他觉得周颂也应该是这样。
“也算是吧,不过不是校园生活,是讲放学以後,几个学生和一位老人之间的故事。”周颂说。
周颂当然是第一次写,但这个创意可不是他的,而是来自後世——或者说“前生”也可以——的东瀛国度。当然,这个事情就没法跟骆舟说了,也没有必要说。
“挺好,等你写完,可以把初稿给我看看,咱们好好商量一下,争取小改、快过。如果顺利发表出来的话,你可就从诗人变成作家了。”
正常情况下,一部作品想从手写稿纸变成铅字纸样,不修改是不可能的,而且往往还需要编辑深度参与。骆舟觉得周颂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并且会愉快地接受指导。
-----------------
说到“诗人”,骆舟忽然又想起一件事:“对了,周颂,编辑部这边还有你的好几封信呢,应该都是你发表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以後的读者来信。”
“还有读者给我写信?”周颂笑,“这真是意想不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