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中文 > 综合其他 > 科技之锤 >
        原因很简单,在约翰·威尔逊看来评价世界科学界理论学家一生研究成果的对科学贡献度其实也是有标准的,这一标准跟即时的经济效益无关,那是搞应用的家伙们才会关心的事情!

        对于理论学家而言,其贡献评判标准永远应该排在最第一位的就是奠基性贡献,也就是宁为所说的开宗立派。

        因为开创性的理论一旦被业界接受,就会有成百上千的科学家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去做推进工作,而这所有成果都是在奠基人提出的理论基础上的。

        从宁为的论文中,他看到了一个计算机理论学界细化分支奠基的潜质,甚至如果有一天这些理论性的成果开始在现实中真正开始应用,宁为也将成为这个世纪最重要的计算机理论学家,最多在后面加个之一。

        更可怕的是,宁为今年才22岁,远远没有到一位受人尊敬的计算机理论学家出成果的巅峰时期,换而言之,他还有足够的时间在无数对该领域感兴趣的科学家帮助下,去丰满构全他的理论。

        让所有研究大数据的理论学家,都能对大数据有一个全新的更为直观的认识。

        对于同样研究计算机理论的约翰·威尔逊而言,宁为这篇论文带给他的震撼可想而知。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篇207也的论文,其中有192页都是在纯数领域的论述跟讲解,只有8页是对计算机应用层面的各项标准化建议,还有7页是利用超算给出的验证报告。

        换而言之,把最后15页剔除掉,这就是一篇应该拿去投四大数学顶刊的纯数论文。但想到宁为现在跟数学界一帮人的关系,约翰·威尔逊便下意识的会心一笑。

        毕竟在他看来,这篇论文如果投到《自然》上那绝对是暴殄天物。

        这些日子,他已经将宁为的论文发给了好几位至交好友,其中不乏纯数领域的大佬,也跟这篇论文的其他审稿人做过极为深入的交流,大家的想法也大都是趋同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