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晶人从白晶星上那些随处可见、高耸入云的奇特“植物”白晶树,也就是那些巨大晶簇上,如同果实般凝结而出的。

        白晶人的肌肤,与孕育他们的白晶树一样,呈现出相同的乳白半透明质感,触感冰冷而坚硬。

        它们天生拥有丰富的情感,身体还能够将不同的情绪能量,转化为肉眼可见的彩色微光,在体内脉络中流转。

        喜悦时,脉络会闪耀温暖的金色;悲伤时,则弥漫开静谧的蓝色;忿怒会点燃炽烈的红色;深沉的爱意会晕染出柔和的粉色;而浓烈的恨意,则会凝结成压抑的墨黑色。

        至于那双巨大的蝶耳,莫兰原本推测那是某种用于接收信息的生物器官。

        看了这个白晶人的记忆后,她才知道,那对蝶耳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特意佩戴的情感采集器。

        白晶历100年,学者瑞文·光痕在长期观察白晶树如何将日光转化为能量后,于论文《情感光谱中的能量场假说》中首次提出:强烈的情感波动,会产生一种独特的“心灵力量”,其能量强度远超日常光能汲取。

        第846章白晶人文明

        这一石破天惊的理论,在当时被视为脱离实际的空想。

        然而,十年后,一位出身工坊世家、却因情感过于丰富而难以维持精密工作的天才工程师诺顿·棱镜,在目睹一场因能源短缺导致的大型白晶树农场枯萎事件后,深受触动。

        他利用白晶树的特性,结合微雕技术,成功制造出了第一台“心光共振仪”,这便是初代的情感采集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