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要钱,别人送的,”魏明道,“另外我已经找北大的实验室做过碳十四检测了,确定纸张是明朝时期的,这是检查报告。”
于经理道:“明朝时期的纸张也不能确定这幅画就是仇英真迹,荣宝斋就存有明朝时期的纸张。”
魏明点点头:“这点我也明白,所以还是要请荣宝斋的师傅鉴定一下。”
于经理也是从底层摸爬滚打起来的,并非单纯的行政人员,他先是自己仔细看了一遍。
“嗯,确实是明朝苏州的人物景物风格,因为传说仇英临摹了许多《清明上河图》,所以清朝时期就有人伪作仇英版,但其实《清明上河图》的绘制难度有多大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仇英也是花了三年时间才完成了一幅满意的摹本,所以不可能真的有太多幅流传于世,目前能够确定为真迹的只有辽博那幅,传承有序,乾隆帝都盖过章。”
而魏明这一幅画上的盖章还是少了些,给人的感觉就是得手之后就一直私藏起来,没怎么流通和展示。
于经理建议道:“要不约个时间我找几个明朝书画方面的老先生来个‘会诊’。”
魏明点点头:“也好,你有我家电话,不过我有时候不着家,再给你留个号码,那个打不通就打这个。”
接着魏明又买了点笔墨纸砚,准备把南锣鼓巷四合院的书房也装备上。
下午魏明回到图书馆上班,顺便拿出一个新本子,开始创作《放羊班的春天》的剧本,晚上再写英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