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国的神奇作家y创作的这部《第九区》从来不是关于外星人的童话。它是一面被酸雨蚀刻的镜子,映照出我们这颗星球上最古老的瘟疫:恐惧他者的热病。
“那些被蔑称为‘大虾’的流浪者,不过是我们集体潜意识中移民、难民、异教徒的变形投影。他们的母舰悬停在约翰内斯堡上空,如同殖民时代幽灵船再度靠岸——但这次,被封锁在铁网中的究竟是谁?
“值得注意的是,故事发生在南非绝非偶然。这颗因种族隔离而撕裂的心脏为宇宙尺度下的隔离提供了最鲜活的解剖样本。我们看见武器商人的贪婪如何裹挟科学,街头暴民如何从受害者转化为施暴者,而最讽刺的是:真正的人性闪光,竟出现在那个逐渐失去人形的躯体之中……”
这位科幻老将眼光毒辣,文字狠辣,知道这部名为科幻,实际上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魏明在中没有挑明的南非被他挑明了,这样也更利于社会层面对于这部的讨论。
再加上书写这篇序言的作者影响力,魏明觉得这是一篇价值千金的序言!
在精装本的书中魏明还看到了宇宙飞船和大虾、大虾机甲、半人半虾的插图,从魏明交稿到出手不过两个月,能做到这个程度真的非常不错。
除了中的序言,梅琳达还做了其他努力,随这些样书一起过来的还有一本《新世界》杂志和一份《泰晤士报》。
《新世界》杂志是英国著名科幻文学刊物,相当于巅峰期的《科幻世界》在中国的地位,梅琳达提前联系了《新世界》主编迈克·穆尔考克看书,在这一期《新世界》中就有一篇他亲笔的读后感。
迈克·穆尔考克也是英国传奇科幻作家,1963年首次提出了“多元宇宙”概念。
他主编期间的《新世界》推动了科幻文学的革新方向,他也非常热衷扶持年轻作家,至于他写这篇读后感是出于真心,还是出于欣赏,魏明暂时不得而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