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章秦攻四域
“西路所需水源工匠及建材,从陇西、北地郡征发,即刻启程!通知少府,提前预备好下一批西运物资!”
“南路药材,命巴蜀、荆楚等地郡守,按清单紧急采购征集,由水陆两路并进,火速运往前线!工兵损耗,由汉中铁官坊昼夜赶制补充!”
“西南……高原运输确是难题。除增调牲畜外,命章邯将军可就地高价向友善部落采购。粮草……计算现有运力,重新核定每日配给,同时从蜀地加急调运耐储存的炒面、肉干!”
他的每一项命令,都迅速变成具体的调令文书,盖上鲜红的印章,由专门的传令兵飞奔送出,通过那四通八达的“帝国动脉”——秦直道和新兴的铁路网络——发往帝国各地。
于是,在整个帝国的版图上,呈现出一幅空前繁忙的景象:
在北线,一列列喷吐着黑烟的蒸汽火车,拉着沉重的火炮、弹药、粮草,轰鸣着驶向九原、云中。无数民夫驱赶着马车,组成庞大的运输队,沿着古老的驰道和新修的辅路,将物资源源不断送上前线。
在西线,通往陇西的铁路同样满负荷运转。更多的驼队和马队从铁路终点站接过物资,沿着刚刚被打通的河西走廊,顶着风沙,顽强地向西跋涉,追赶着蒙恬大军前进的步伐。
在南线,长江及其支流上,舟楫往来如梭,满载着粮食、药材、箭矢和换防的士卒。在无法行船的丛林地段,无数役夫喊着号子,用肩膀和独轮车,沿着李信大军开辟出的狭窄通道,将宝贵的物资一寸寸推向南方。
在西南,最为艰苦。牦牛队和马帮在崎岖的山道上缓慢蠕动,每一次翻越雪山垭口都是一次生死考验。章邯设立的每一个前进基地,都成了物资中转的生命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