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信踏入还在燃烧的废墟时,看到的是满地焦黑的尸体、哀嚎的伤者以及面如土色、瑟瑟发抖的妇孺老弱。

        他没有下令屠杀。而是命令军医尽力救治伤员,分发食物给幸存者,并通过通译(此前释放的俘虏起了作用)再次宣示大秦的招抚政策。

        经过此战,李信的“堡垒推进”和“剿抚并用”策略开始显现效果。一些较小的部落见识了秦军的可怕实力和“不滥杀”的姿态后,开始动摇,陆续有部落派出使者,表示愿意归顺。

        进展依旧缓慢,每一步都伴随着汗水、鲜血和疾病。但李信和他的南路大军,正以其坚韧和逐渐适应的战术,如同缓慢而坚定的楔子,一点点凿入百越的蛮荒腹地,将大秦的律法与秩序,伴随着火药与刀剑,强行植入这片弥漫着瘴疠与原始气息的土地。征服岭南的漫漫长路,注定铺满荆棘,但帝国的意志,不容逆转。

        当李信在南方潮湿闷热的丛林中与瘴疠和神出鬼没的越人苦战之时,帝国的西南方向,另一场同样艰难,却风格迥异的征服战役,也在世界屋脊的磅礴地势中,缓缓拉开了序幕。

        西南路军统帅章邯,此刻正面临着他军事生涯中前所未有的挑战。他站在刚刚艰难建立起来的前进基地——一座位于海拔已近三千米的山谷隘口的简易堡垒墙上,极目远眺。

        眼前不再是关中平原的富庶坦荡,也不是北方草原的辽阔苍茫,而是连绵无尽、仿佛直插苍穹的巍峨雪山,以及被深邃峡谷切割得支离破碎的苍凉高原。空气稀薄而清冷,强烈的日光毫无遮拦地照射下来,却带不来多少暖意,反而让人皮肤灼痛。

        他的大军,此刻正如同受伤的巨兽,在这片严酷的土地上艰难地喘息、适应。尽管出发前已经尽可能挑选了来自陇西、巴蜀等地、适应较高海拔的兵卒,并进行了长时间的适应性训练和物资储备,但真正踏上这片被称为“吐蕃”的高原,大自然给予的下马威依然猛烈。

        “将军,今日又有百余名士卒出现头晕、呕吐、气短之症,医官诊断为‘山晕症’(高原反应),需立刻下山休养,否则恐有性命之危。”军需官面色凝重地汇报,他的嘴唇也有些发紫,“驮马和牦牛队损失更大,昨日又有三十余头牲畜倒毙在翻越垭口的路上。后勤车队行进速度不及预期三分之一。”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三五中文;http://www.downclass.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