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看了以后,心想这些都什么基础题啊,人家答起来那么简单,看我上手段!

        C:你好,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提出“世界与大地的争执”,如何用绘画语言表现这种存在主义冲突?

        俞弦陷入思索。

        C有些自得,这可是博士生的题,我偷偷看到过的。

        片刻后。

        俞弦:我老师正好讲过类似题目,她说需要先勾勒出“世界”(人类赋予的意义系统)与“大地”(物质的自在性)的对立性,比如说通过撕裂的地平线、重迭的透视或材料堆积制造张力,好了下一个。

        C:日了狗了!这都知道?

        D: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中,扑面而来的巍峨山势是如何通过皴法与构图共同实现的?

        俞弦:我觉得山体是用密集的雨点皴描绘,凿出北方火成岩的坚硬质地,配合焦墨与积墨的层层迭加,使巨峰呈现出重量感,然后山腰处横向云雾的虚化处理,反衬出主峰的实体压迫性,好了下一个。

        D:你这个年纪,为什么能认识“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