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随着殷州陆续创办了数所大学,在提升当地科技文化水平的同时,也让这片土地出现了一股自主思潮。

        这些拥有一定“自主意识”的新殷州人在对本来派来的殖民官员表示不满的同时,却对东海岸的英属殖民领地的管理模式充满了无尽的向往和羡慕。

        那些人拥有自己的议会和自治管理机构,他们还享受极低的赋税——当然,最近几年,英格兰“爸爸”开始加大对北美“儿子”的索取力度,不仅增加了许多税种,而且还将税率缓慢而坚定地向上提升——他们可以无限制地拥有更多土地,他们甚至还能决定地方总督和官员的薪酬,可以随时监督和审查他们的施政过程。

        而且,英属北美领地在发展了一百多年时间,还陆续拥有造船(英格兰有三分之一的商船为北美建造)、炼铁、纺织(小手工业)、酿酒等规模制造业,从而可以向陈国、加勒比地区大量出口商品以换取宝贵的金银。

        哪像殷州领地,在政府的刻意压制下,除了木材加工、食品加工、毛皮加工等最为初级的工业产业外,连一根铁钉都生产不了,几乎全部的生产和生活用品都要从汉州本土及南洋领地进口,忍受着极为不平等的贸易剪刀差。

        诚然,在殷州殖民领地的居民生活虽然比不上汉州本土,但绝对要比秦国、朝鲜、日本等传统华夏文明圈百姓要高出许多,最起码不虞冻饿之苦,也不担心战争之祸。可是,这么持续被本土压制和“吸血”,心里总是不那么舒服。

        为何本土就不能将我们殷州人当做自己人一样对待呢?

        众所周知,殷州殖民领地在建立之初,就是被当做本土流放犯人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粗略统计,从汉兴十年(1680年)到永隆六年(1735年)的五十多年间,本土一共往殷州移送流放犯人超过五万八千余。

        你说,这些被送来的犯人以及他们的后代对本土政府会持什么样的态度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