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东印度公司凭借雄厚的资本,在去年获得了从鹿特丹至汉诺威的铁路开发权,以此加强荷兰与德意志腹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并进一步促进和提升欧洲第一大港鹿特丹港的航运地位。
当然,作为一家国际贸易巨头,荷兰东印度公司自身并不具有修建铁路的能力,但它却凭着与齐国本土资本千丝万缕的关系,很容易从汉洲本土请来一批全球最为专业的铁路工程师,帮着它完成这条前景远大的“黄金铁路线”。
它所能做的,就是依托自己在欧洲强大的影响力摆平这条铁路线在建设过程中的出现的各种政治和经济问题,以及用最低的价格从汉洲进口相关的铸铁轨和蒸汽机车。
却未料到,在连续采购了三批铸铁轨后,贪婪的齐国人竟然以战争即将来临为借口,擅自将供应价格提高了百分之十五。
此举,不免让主持采购业务的德伦斯大为光火。
要知道,为了建成这条铁路,荷兰东印度公司分别在阿姆斯特丹和建业两地特意发行了为期十年的两百万盾和三百万盾公司债,年息为百分之六点五,财务压力还是相当大的。
为了节约成本,东印度公司在铁路建设的各个环节那是极尽的压缩费用,就是希望公司修建的第一条铁路能一炮打响,成为公司最为优质的资产,从而为股东带来丰厚的回报。
可以预见,这条铁路完工后,依托沿线地区庞大的人流和物流,盈利是可以有一定保证的。
但是,在欧洲修筑铁路成本也是相对较高的。
且不说铁轨的生产工艺相当复杂——生产过程涉及多个复杂步骤,包括冶炼、轧制、精整、集中检测以及长定尺化生产等,每一步都需要高度的技术和精确的操作,除了齐国,欧洲仅有英格兰能少量生产,但成本极高--就是人工费用也让人有些难以承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