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准确地说,是没有找到能实现巨大收益的经济作物。

        尽管,岛上有着肥沃的土地,但移民们从未善加利用,却时时刻刻在与热带疾病和风暴做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法国人对荷兰人所经营的东印度群岛香料生意垂涎不止,曾多次试图在波旁岛上种植香料,但都未获成功。只能栽种一些谷物和稻米,以解决岛上数百移民的生存问题。

        但是,海外殖民是要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可不是为了在这座小岛上这般苟延残喘。

        因此,寻找适宜岛上种植的农作物,特别是能创造价值的经济作物,就成为殖民地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1708年,一支满载齐国南洋群岛产香料和咖啡的荷兰商船队在毛里求斯岛停靠,补充淡水和食物。这一幕恰好被前来访问的波旁岛时任总督马蒂亚斯·让·莱索尔看到,瞬间受到了启发。

        据说,位于齐国北方的南洋群岛气候和地理条件跟波旁岛几乎相同,那么几无任何产出的波旁岛是不是也可以种植咖啡这种拥有巨大经济价值的农作物呢?

        我们的莱索尔总督当即决定,组织法国移民在岛上种植咖啡。1711年,第一批咖啡苗从也门运抵波旁岛——没办法,齐国人对于境内任何特种农作物苗圃均实施严厉的出口管制,严禁外国人携带出境。

        由于气候适宜,咖啡种植很快在全岛传播开来。到1730年,波旁岛生产的咖啡已经可以满足整个法国近百分之五十的市场需要,给殖民当局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1733年,新任波旁岛总督拉布尔多内又瞧见隔壁的毛里求斯岛——哦,对了,齐国人从荷兰人手中获得该岛后,将其更名为福安岛,似乎是寓意幸福平安——甘蔗种植业搞得红红火火,建立了数十家甘蔗种植园,糖厂两座,不仅能供应齐属马达加斯岛和齐属南非几处殖民领地数十万人口的需求,还能通过远洋货船销往阿拉伯、波斯,以及埃及等国家和地区,财源滚滚,让人好生嫉妒。

        于是,为了能获取更大的经济收益,拉布尔多内总督又准备搞多种经营,在继续巩固和提升咖啡产量的同时,便要大规模引进甘蔗种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