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对全球舰船的最大改进就在于动力装置。燃烧煤炭的蒸汽机可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驱动船只前进。

        当然,出于对新事物的怀疑或是使用惯性,最早的一批蒸汽船只仍安装风帆作为辅助推进装置,是为机帆船。这样一来,蒸汽轮机提供的强大马力使其拥有较快的航速,同时也可仅靠三桅风帆航行——呃,尽管这看起来相当笨拙。

        因燃烧煤炭的动力强劲,蒸汽舰船有能力承载更大的负荷。于是,齐国海军得以将部分木质风帆舰的两舷柚木舰壳外包覆10厘米厚的装甲,使得齐国这种“准铁甲舰”防御性能上一时冠绝全球。

        随着齐国蒸汽战舰的逐渐成熟,还解决了长期困扰风帆战舰的另外一个问题。

        大航海时代以来,舰载火炮的威力已相当可观。进入18世纪后,随着齐国各种火炮技术的不断扩散,炮弹的威力进一步提高,一些国家的海军中也陆续装备了破坏力巨大的爆破弹。

        面对这种情况,就要求战舰尽可能缩小暴露面积,以免被敌方炮弹击中。为此,战舰的干舷就要降到最低,可问题是低干舷的船体加上高高在上的鼓满全帆的桅樯,会造成舰船在风浪航行时重心不稳,这对船只而言是件极危险的事。

        出于同样的原因,风帆战舰虽有可能装备几十乃至上百门大炮,但为了维护船体的重心稳定炮口设在两舷,无法做到舰体向前航行时仍能向前发射炮弹。

        最终,蒸汽战舰面世后,使得船只终于可以“扔掉”风帆,解决了上述顾虑。

        泰平二十年(1724年)“肃慎”号铁甲舰入役。它的建造,标志着齐国乃至全世界各国海军主力舰设计上的彻底改变。

        “肃慎”号的排水量达到惊人的4000吨,如同前面两艘铁甲舰一样,蒸汽轮机是其唯一的动力来源。它彻底废弃了桅墙和船析,只有一个军用桅杆用来打旗语。

        它还拥有低矮的侧面轮廓、宽横梁、厚装甲,其主炮安装位置分别位于船艉和舰艏的两座巨大的转动炮塔上,这样的设计奠定了齐国后续铁甲舰的型制。

        简而言之,伴随蒸汽机技术的日益成熟,舰船的设计和构造、动力系统以及所装备的武器,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木头、风帆和球状弹丸的组合演进到钢铁、蒸汽和高爆炮弹的组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