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2年10月,爱尔兰、英格兰、齐国三方就北爱问题签署了《都柏林协议》,约定在十年内,北爱三郡将会逐步进行政治改革,建立地方自治政府,然后以特别自治区的名义与爱尔兰组建联合王国,除了外交和军事交付王国政府外,北爱自治区将享受高度自治权利,并允诺在境内实施民族和解,给予北爱境内所有民族同等的政治权利。

        尽管,爱尔兰王国政府对这份“和稀泥”的协议不甚满意,但也知道,若没有齐国人从中斡旋,并给予他们大力支持,别说想要获得北爱三郡的领土主权,怕是整个王国自身安全都无法保证。

        被英格兰人奴役压榨了数百年,爱尔兰早已是穷鄙交加,超过八成以上的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独立前,英格兰新教徒和教会占有爱尔兰全部土地的四分之三,全部房屋的五分之六,有城墙的城市和设防地点房屋的百分之九十。与之对应的是,超过80%的爱尔兰人过着牲畜一样的极为恶劣的生活,住的是没有烟囱、门、楼梯和窗户的小屋。

        幸运的是,齐国向他们伸出了友爱之手,不仅帮助爱尔兰人民赶走了英格兰殖民者,还竭力扶持他们爱尔兰人建立起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立王国。

        自独立以来,齐国先后向王国政府提供了二百六十多万元低息贷款和无偿援助,在短短六年时间,便使得整个爱尔兰王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座座新的城镇被建立起来,一条条平整的公共道路从都柏林向境内四方无限地延伸,一间间工厂和商铺也陆续开办,甚至,欧洲第一条铁路也在王国境内被开通。

        曾经被英格兰人无情掠夺的牛羊和皮毛在齐国商行的运作下,为王国带来了滚滚财源。

        沉睡在地下数千年的泥炭,也在齐国商人的经营和采掘下,被一船一船地运往欧洲大陆以及北非、地中海,为爱尔兰换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

        爱尔兰的传统优势产品——亚麻,在齐国资本的扶持下,又重新焕发了生机,成为王国政府最为主要的出口商品。

        在齐国的支持下,爱尔兰渔民不仅获得了北海渔场的捕捞权,而且还在长兴渔场(即纽芬兰渔场)享有税费减半的优惠(陈国为了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于1731在长兴岛设立税务专管衙门,开始在渔场征收渔业税和特许捕捞费),更有优先挑选渔业作业区的权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