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午六时四十分,浩浩荡荡的齐国船队便杀到了东京城附近的河面上。

        在威南王的强令下,东京城内的守军是曾想要试图阻止齐军登陆,派出了效力左右两卫、神武前后两卫约六千余官兵,布阵于红河南岸,准备趁齐军在登陆后立足未稳之际,发起迅猛攻击,一举将齐军赶到河里喂鱼。

        却没想到,齐国十余艘海军炮艇直接抵近南岸,朝着安南军阵就开始进行猛烈炮击。

        尽管这些内河炮艇上装备的火炮仅为80毫米和105毫米(对应欧洲的6磅、8磅火炮)的轻型舰炮,但威力可比55毫米口径的轻型陆军炮要大得多。尤其是在发射大量榴散弹的情况下,密集而恐怖的碎片让簇聚布阵的安南军吃足了苦头。

        未几,停驻于河道中心位置的数艘铁甲舰也加入到轰击的阵列,135毫米和150毫米大口径重炮(对应欧洲的18磅、24磅火炮)带着毁天灭地的威力,将一枚枚巨大的炮弹狠狠地砸向安南军阵列。

        炮击持续不到十分钟,安南军便立时崩溃了,惊叫着四散奔逃,带队的将官无力也无心约束部伍,在亲兵的护持下,挤开汹涌的队伍,掉头就往城中奔去。

        齐军果然如传说中那般“船坚炮利”、“铳炮凶猛”,非人力所能敌矣!

        于是,在随后的登陆行动中,安南守军便始终龟缩于城中,全程旁观,不敢再出城行袭扰之举。

        其实,齐国军队在很多时候,往往都是凭借于这种蛮横不讲理的战斗模式,以猛烈的火炮轰击战术,排枪射击,最后刺刀冲锋,屡屡击败自己所面对的一个又一个对手。

        至于那种令世人称道的天马行空、奇谋妙思之类的经典战役模式很少出现,使得整场战争(战斗)显得匠气十足,毫无创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