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由政府牵头,大量商人、工厂主参与,建立了若干投资委员会,仿效齐国产业投资模式,以集聚起雄厚的资本,对某些特定产业进行投资建设,并给予诸多有效扶持政策。
之所以如此,也是因为英格兰人看到了齐国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好处,尤其是基础化工产业、煤化工产业,以及煤钢重工业,都需要需要海量的资金进行研发和建设,单靠任何一位个体投资者是难以进行下去的。因此不如集结众人的力量,集中进行攻关。如果产生了成果,那么按各人的投资比例分享收益就是了。
其实,英格兰人也明白,像齐国那样由政府牵头组织,诸多内阁部门联合,成立一个个产业发展基金,对各种新产业进行指导和投资,似乎才是最靠谱的。
但这事在齐国这种集权制国家行得通,在英格兰那是决计不行的!
商人们(资产阶级)费尽千辛万苦,才联合起来压制住王室,搞了立宪君主,怎么可能又将它从束缚中解脱出来,重新进行王室集权呢?
要知道,一旦要施行这种集权制度,尽管是为了产业集聚,但这种事情最后的结果很大概率会强化王室权威和影响力,甚至会让君主专制再次死灰复燃,这是英格兰国内商业资本大佬们最不愿意看到的。
他们宁愿由他们控制的国会拨款来成立这种产业基金,但是代表其他产业的议员们肯定不会同意。
理由也很简单,凭什么我一个造船商人要出钱来帮你发展煤化工产业?
所以,这是英格兰王国政治体制上的缺陷,为了将国王“拴在笼子里”,只能牺牲集权,维持立宪君主。
现今的英格兰议会,完全就是一帮抱团取暖的商人或下级贵族们的集合体,大家在对付王室集权上面达成了共识,因为这事关所有人的切身利益。要不然,国王拥有了最高权威和无上权力,一定会来掏他们的口袋,甚至会将绞索挂在他们的脖子上。
但如果说为了集中财力发展某一项产业,并且还为此在全国范围内加征税款,那绝对是陷入无休止的扯皮,大概率无法通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