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本土及周边海外领地到底有多少没有获得正式身份的非国籍的外国人,谁也没有去认真地统计过,但几乎每座城市或多或少都有大量的此类群体,人数也是从数百人到数万人不等。粗略估算的话,他们的总人数很可能会超过一百万人。

        对于数量庞大的非国籍人员的存在,也不是没有人对此进行呼吁过,包括政府官员和社会学者也曾提交相关解决办法,要求给予这类群体人员正式国民身份,将他们就地妥善安置,或者分配至空旷的海外领地。

        但是,不论是各地政府,还是国内大大小小的工厂主,在内心深处是不想清理和处置这些人数众多的非国籍人员。

        城市的清洁卫生工作,下水管道的疏通清理,街道马路的修建和维护,辛苦繁重的下力工作,以及他们相对低廉的工资待遇,都使得地方政府对非国籍人员的大量存在采取了默许态度,认为他们对本地的社会民生和经济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唯一对此表示不满的只有普通的工人,因为这些大量廉价的非国籍人员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他们对工资的整体议价能力,甚至还抢夺了本该属于他们的工作岗位,让那些黑心的工厂主得以肆无忌惮地对他们进行压榨和剥削。

        但是,城市清道夫、下水管道清理工、码头苦力以及又脏又臭的掏粪工,普通的齐国人是不屑去做的,辛苦劳累不说,而且工作环境差,还挣得少,爱谁谁去。

        老子就算在本土实在混不下去了,也能向移民部申请,去某個海外领地过上小农场主的生活。

        在这种情势下,大量的非国籍人员的存在还是对整个社会公共事业的维持和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当鲍正新和韩生全乘坐的马车抵达朱雀区警察处时,太阳刚刚冒了个头,朝霞照亮天际,绚丽斑斓的色彩染遍云层。

        此时,警察处的高阶警官们尚未到岗上班,但负责监押室的警察们显然已早就得到了上官的吩咐。在看到长安大学和帝国大学的教谕长先后抵达后,立即将监押室内半睡半醒的学生们吆喝起来,带着他们来到警察处的大院内,逐一向学校移交犯事的学生。

        本来还琢磨着,这帮学生多半是吃不惯监押室的粗糙饭食,说不定就会掏钱请他们这些看守的警察到街上的小吃摊代买早饭。届时,大家伙就能从中分润部分钱款,算是不小的额外进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