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得十几年前,整个喀拉特汗国曾连续遭遇数年的严重旱灾,农田里几乎颗粒无收。但在齐国的帮持下,从旁遮普地区调来海量的小麦和稻米,硬是让汗国数十万子民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饥荒。

        十几天前,易卜拉欣·汗在跟齐国驻坎大哈外交专使会谈过程中,对方虽然就双方合作事宜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也明确地重申了对波斯萨法维王朝既有的支持态度。

        这固然有当地部落不加伤害往来商人的古老传统,但最大的原因恐怕是被齐国人的武力所慑服了。

        辛辛苦苦地种粮食,哪有种棉花这种经济作物来钱多!

        再者说了,临近的旁遮普、信德等粮食产区皆在齐国势力覆盖范围之内,想要多少粮食,尽管委托齐国商人运过来就是,何须担心国内没有粮食吃?

        易卜拉欣·汗在齐国人的安排下,于基达城短暂停留了三天,以舒缓穿越荒漠后所经历的艰辛和疲劳。

        不过,借着齐国在印度地区构建的商业网络,喀拉特汗国倒是能获得充足的粮食供应,丝毫不担心饥荒情况的发生。

        整个印度次大陆人口亿万,物产丰裕,一直都被盛传为“流淌着无数黄金和珠宝”的地方。

        但是,纳迪尔军事集团是通过对领地及诸部族的武力威慑,然后极限压榨百姓和商人从而获取源源不断的财力,再通过足饷厚赏笼络军队,最后以武力压服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才勉强维持住整个军事集团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此次前往印度,除了想落实和敲定上述问题外,他还想对印度地区实地考察一番,看看是否如外界所宣扬的那般,齐国人真的是那么强大,已经将这片广阔而富饶的地区纳入他们的实际控制范围之内。

        城市里的人口不是很多,大概四五万的样子,比起马什哈德差远了。但整个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却要强出不少,非常整齐有序,想来是出自齐国人的手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