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齐国军队进入波斯境内,以凶悍的火炮不断击败吉尔扎伊人,并最终帮助阿巴斯三世收复伊斯法罕,纳迪尔就深刻意识到火器将是战争中的决定性因素,随后便将它运用到极致,不断击败周边一个又一个敌人,从而开创出这般局面。

        在纳迪尔军,步兵是整个军队中最“波斯化”的部分。他的士兵们尽管出身各不相同,但并非全部都是雇佣军。

        纳迪尔军在此休整了一夜后,并没有选择乘胜追击,反而带兵撤回了马什哈德。

        步兵主要是来自呼罗珊农业地区的定居波斯农民和年轻的城市居民,他们同样地在纳迪尔统领下,取得了一场又一场胜利,表现出难得的进取心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为此,他与纳迪尔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最后怒气冲冲地带领侍卫离开了军营。

        纳迪尔的后卫骑兵部队使用弓箭和火枪将帝国军队控制在一定距离之外,尘土飞扬中,双方不断周旋和战斗,尽管帝国军队步步紧逼,但纳迪尔军依旧在缓缓撤退,整个军势并未显露出溃败的迹象。

        随着这场战役的胜利,纳迪尔在呼罗珊地区获得了极高的声望。

        不过,在纳迪尔看来,齐国人来到波斯,所图不过商贸之利,断不会为了萨法维王朝跟自己拼个你死我活。

        但最重要的是,他们属于一个集体,周围都是同伴,很多人是部落同族或亲属、多年的亲密伙伴。他们希望自己在他人眼中表现卓越,也做好准备为了同伴去杀人或被杀。

        前锋小规模的战斗陆续爆发了,两支军队都在试探对方的情况,试图寻找一个对己方有利的位置和时机。

        占领者的残暴统治也激起了波斯人民的反抗,一度引发了全国众多的起义,许多领军人物都声称自己是前沙阿素丹·侯赛因的儿子,或者是萨法维王朝早期君主们的后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