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完这一切,时间已经到了1731年4月中旬,正值仲春时节,万物勃发,而波斯境内的诸多割据势力仿佛也如那些不断向上生长的野草一般,再次露出狰狞的面容,开启新的一轮暗战,以期兼并更多的地方势力,发展壮大自己地盘,试图在帝国未来的政治格局中能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目前,帝国境内最大的一股割据势力当属盘踞于东北呼罗珊地区的纳迪尔(即波斯之剑纳迪尔沙),为帝国的长治久安,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将其收服,或者予以消灭。”

        帝国都城伊斯法罕城高耸入云,城墙上遮天蔽日的塔楼错落有致,布满绿树的皇城尽显威严、壮观。

        经过五年多的恢复,昔日遭到阿富汗叛军毁损严重的城市再次焕发出新的荣光,重新成为帝国最高权力中枢所在,一道道诏令的发出,无不影响着境内千万各族子民的命运。

        4月13日,位于伊玛姆广场西侧的阿里加普宫,在二楼一间宽敞的大殿内,二十余名帝国禁卫军和帝国新军高级将领正襟危坐,神情严肃,正在倾听一名齐国军官讲解帝国接下来的军事安排。

        待通译将话语翻译完毕后,齐国陆军驻波斯军事参谋团高级参谋、昭信校尉(上校)文守言随即将手中的指挥棒在波斯东北地区划了一个大圈。

        “在我齐波联军大破阿富汗叛军,收复伊斯法罕后,曾一路追击叛军至坎大哈附近,会同印度方向攻来的我齐国陆军和喀拉特汗国军队再次重创阿富汗叛军,使其不复有威胁帝国之军力。当初,我联军本该趁势挥兵杀入呼罗珊地区,恢复当地的统治秩序,重建地方政治架构,将该地区纳入中央威权之下。”

        “然而,事不遂愿,俄国人趁帝国内乱之际,举兵侵入高加索地区,迫使我联军不得不放弃原有作战计划,千里驰援,转进高加索,以击来袭俄军。就在我联军与俄军纠缠于高加索地区而无暇他顾之际,这个纳迪尔趁机坐大。在数年时间里,他先后击败呼罗珊地方总督马利克·马哈茂德、土库曼部落首领阿拉赫韦尔迪、杰拉尔部落首领塔赫玛斯普·汗·杰拉尔等诸多地方实力派,最后攻占了马什哈德,几乎全据呼罗珊地区。”

        “更让人头疼的是,帝国那位谋逆自立伪帝国沙阿的塔赫玛斯普王子在马赞德兰无法立足后,在手下的蛊惑下,跑到了呼罗珊地区,并很快与纳迪尔合流。他们双方打着帝国沙阿的名义,四处攻略,扩大地盘。就在我联军发起库拉河战役,大败俄军的时候,纳迪尔引兵攻入赫拉特(今阿富汗赫拉特省),击败了当地的阿卜达里人,并收降无数,从而进一步壮大了纳迪尔的实力。”

        “你们不要怀疑阿卜达里人会为纳迪尔效命,据俾路之和坎大哈两边传来的消息,尽管纳迪尔的征讨行动没有彻底击败或者制服阿卜达里人,但这些地方部族武装明显都是一群非常识时务的精明人物。他们选择投降,也愿意与纳迪尔结盟,除了想依附一个强者,来对抗他们的宿敌吉尔扎伊人外,不排除要利用当前整个地区的混乱局势,为自己的族人谋取一个泼天的富贵。”

        “阿卜达里的首领给纳迪尔和伪沙阿塔赫玛斯普二世赠送了许多贵重的礼物,同时也获得了对方许多荣誉称号和封赐。许多阿卜达里人直接进入塔赫玛斯普麾下效力,还有很大一部分讲波斯语的部族直接搬到了马什哈德周边,以示忠诚。在阿卜达里人的带动下,大量骁勇善战的阿富汗部落骑兵加入到纳迪尔的骑兵部队,迅速的扩充他的军队规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