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会有六十多名矿工契约就满了。”詹开福安排人去提取黄金后,便开始向高万良抱怨起来,“届时,两处矿场的人手又将面临不足的境地。所以,咱们还得继续招募更多的人来,方能完成王爷定下的黄金采掘数量。要不然,待年底任务未完成,可没什么好果子吃!”

        “所有的矿工期满后,都要离开?”高万良闻言,眉头不由皱了起来。

        “那可不。”詹开福叹道:“除了三五个要返回朝鲜和秦国外,其余大部分都想拿着手头上的钱在暄州卖上一块地,准备安家立业。你是无法想象,他们对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是有多么深的执念。唉,谁叫殷洲的土地都不值钱呢!几十百把块钱,便能置办一座小型农场,这不得让那些人疯了似的去买地置业。”

        “既然如此,能不能将他们哄骗到沂州去买地?”高万良无奈地摇摇头,随即问道:“我沂州土地更为便宜,还不到两块钱。若是能将他们都弄回去,相当于他们赚来的钱,转了一圈后,又回到我们沂州了。”

        “他们怕是不信呀!两块钱一亩地,已然不到秦国地价的五分之一,就足以让他们疯狂。呵,给他们说,咱们沂州的土地还不到两块钱,他们多半会怀疑咱们在施欺瞒手段,将他们拐骗至沂州,吞没他们的钱财。”

        众所周知,在矿场劳作,可不是一个轻松活计,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环境恶劣,五年下来,不论是对身体,还是对心理上,是多有损害。

        再加上矿场有时为了完成采掘任务,往往在管理过程中,会使用各种粗暴手段对待矿工,呵斥、打骂、体罚,乃至克扣薪酬,使得“劳资双方”都积蓄了无尽的矛盾和怨念。

        在劳务契约届满后,绝大多数的矿工都会选择离开矿场,拿着数年来积攒的酬劳,迫不及待地向地方总督区申购土地,过上自由自在的小农场主的生活。

        什么,你们沂州也在出卖土地,招揽移民安居?

        你们确定不会将我们哄骗过去,然后到了你们沂州地界,直接关门打狗,剥夺我们的钱财,再继续“奴役”我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