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后就要挨打”。

        不论是技术落后,还是国力上的落后,既是挨打的结果,也成为挨打的理由。

        或者说,只要暴力足够发达,就天然地拥有征服奴役别人的合法权利。

        正如墨子所言,“大国之君宽然曰:吾处大国而不攻小国,吾何以为大哉?”

        也曾有齐国学者声称,“一场战争的结果,往往在工厂里就已决定了。”

        在一些的齐国将军眼里,战争技术就是一门高尚而复杂的科学,是可以在战前就能计算出最终结局。

        在齐英战争中,尽管齐国是跨越数万里海路,劳师远征,但无论从何种维度上来看,无疑都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齐国每年的财政收入高达近1.8亿元,折合英镑,那就是1.4亿多英镑(每1金圆券相当于0.82英镑)。而英格兰每年财政收入在战前才不过800万英镑,仅为齐国的5.7%。

        在钢铁生产方面,尽管英格兰于数十年前从某种渠道得了焦炭炼铁(钢)的技术,但年产量也不过区区四万吨(原有历史,英国1720年铁产量才达到2万吨),而齐国的钢铁产量超过一千多万吨,仅建业府的钢铁生产量就达两百多万吨。

        正是由于巨大的钢铁产量,齐国建造了这個世界上90%以上的铁路,通车里程超过35000余公里,而英格兰连1英寸铁路也没有。

        在海上实力比较,1725年,齐国海军拥有各类战舰及辅助船只320余艘,舰船总吨位为42.5万吨,而英国海军舰船不过200余艘,而且中小规模舰船数量还占了不小的比例,总吨位仅为23.7万吨,排在后面的法国和西班牙海军总吨位分别为14万吨和8.5万吨。

        不过,虽然齐国海军的实力已是排名世界第一,但他们仍然认为自己并没有确立绝对优势。在他们的海军将领看来,要建立并维持齐国的霸主地位,他们的海军实力要比除了齐国以外的其他四大海军国家(英、法、西、荷)实力的总和还要强。从而确保齐国可以同时接受两个、三个甚至更多个国家海军的挑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