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齐国子民繁衍不息,并且移民不断,那么粮油生意就是一门永久的营生,总有巨大的市场需求。

        不过,范兴保也不是没见识的乡巴佬,好歹跟着父亲经营种植园也有七八年,懂得一点生意的门道,任凭这位二姐夫说得天花乱坠,他始终没有明确表态。囿于亲戚的关系,他只是表示回到威远后,会将倪国禄的要求说给父亲听。

        至于他父亲届时会不会拿出钱来资助他的粮油坊升级改造,范兴保自然也无法做出一定的承诺。

        不过,当范兴保无意间透露出威远岛许多正在经营的种植园总是缺乏土人劳工后,事情却突然有了一丝转机。

        倪国禄声称,他有一个军中的老长官退役后,任职南洋铁路护卫督办,掌管着万余土人劳工的生死。可以通过他的渠道,搞到土人苦力。多的数量千儿八百的估计不太好弄出来,但三五百之数,对他来说,却是极易之事。

        若是岳丈家的种植园有意引进土人苦力,他愿力促之。

        众所周知,威远岛面积广阔,而且环境恶劣,到处都是山高林密的原始森林,还有遍地的沼泽,唯有沿海地区有少量低地平原。

        齐国将其纳入治下八十余年,通过不懈的移民和开发,但也只控制了比较适宜生存的沿海地区和部分内陆河谷地带,远没有深入到内陆高原腹地。

        可能是少与外人接触,威远岛上的土人不仅更为愚昧,而且还比较残暴,或者说是野性难驯,就算拿鞭子抽,他们也往往做不好精细的农活,可不是种植园最为合适的“劳工”。

        而且,经过这么多年的“消耗”,再加上移民带来的各种传染疾病,整个威远岛上的土人数量急剧减少。虽然具体数量无法可考,但各个府县的地方官员也承认,土人数量已降低至很低的水平,“移民村落周边百里之外,几无土人踪迹”,使得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种植园经济都缺乏最够多的“劳工”。

        而威远岛种植园经济却依赖于大量的劳动力来耕种、收割和加工经济作物。这些作物,如咖啡、橡胶、可可和甘蔗,需要季节性的大规模劳动力投入。土人劳工成为满足这一需求的主要来源,因为他们可以随时供应、控制和剥削。

        相对于自由雇佣的农工,土人仅需要支付少许“工资”,提供基本的生活条件和维持他们的劳动能力。这一点使得种植园主能够更加有效地控制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了经济作物的市场竞争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