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在这近三年时间里,我齐国海军都轮换了三波舰队,主力舰船也损失了三十余艘--虽然大部分为纯风帆战舰,但蒸汽战舰也有不少需要彻底的大修或者直接报废,官兵更是伤亡四千五百余(相当部分是水土不服或者感染时疫而病亡)。

        商业方面的利益也是损失惨重,许多商品货物不得不转手荷兰人和法国人进行运输和销售,更有大量商品对市场采取折价的方式售出,让这两国商人平白吃得“肚儿滚滚”。

        还有让齐国惊诧和郁闷的是,在战争前,英格兰组织了数十艘堪称为“自杀性”的私掠船窜入印度洋海域,袭掠往来的齐国商船。

        虽然该海域的齐国商船大多为蒸汽-风帆混合动力船,在速度上远超英格兰私掠船,可以轻易摆脱海盗的追杀,但还是因为疏忽大意,有数艘商船遭到袭击。

        更让齐国震动的是,英格兰私掠船居然发动了袭击汉洲本土的“英勇”之举。两艘私掠船分别出没于泰安府东平县(澳洲西南的丹麦小镇)和临海府静江县(今澳洲西部卡拉萨市)港口附近,开炮轰击了捕鱼作业的渔船,造成二死五伤的惨事。

        虽说,这事不算太大,但也让老大帝国着实丢了脸面,海军亦为此遭受国内诸多非议。

        每年投入那么多的军费,建造了那么多的战舰,你们海军居然还让敌人打到家门口了?!

        需知,汉洲本土除了建国初期的三十多年里,在沿海重要城市和港口修建了大量的炮台,自从齐国初步建立印度洋海上霸权后,许多沿海城镇和村落根本就没有修建任何防御设施。

        要是英格兰私掠船的胆子大一点,说不定还真的成为继荷兰东印度公司、西属菲律宾殖民领地之外的第三家能侵入齐国本土的敌对势力。

        经过英格兰私掠船这么一闹,不仅一些海上运输商社的船只在考虑重新安装火炮于船头(为了节约运输成本和最大限度的装载货物,往来印度洋海域的齐国商船早已不再安放火炮),就连部分缺乏防御设施的沿海城镇也开始紧急建造若干岸防炮台,并轮番征召地方乡兵,以防敌人入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