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用后世的说法,也就是所谓装个逼!
无论是酒瓢、笔筒、香筒、笔架、砚台,还是镇尺、臂搁、墨床、屏风、几案、棋盒,都是他们眼中的山林,心中的乐土,想象中的宋明儒雅之风。
就像大陆秦国文人书斋案上总会陈设一些古玩摆件,并遵循“随方制象,各有所宜,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的美学原则,齐国一些王公贵族、高官显贵、文人学者也是如法炮制,一切形制皆仿神州,以此妆点风雅。
哪怕是这些古玩摆件的座托、几架、箱盒等,纵然体型娇小,但无论是在用料还是工艺上,也都是讲究气韵超拔的精品。
甚至不少精巧玩意,还是花费高价,从秦国进口买入,以此充点自己古朴典雅的书房。
话说,秦国的工业发展程度自然是远不如齐国的大工业模式,不仅规模偏小,而且技术落后,若是敢放开市场的,必然会被齐国吊打。
但是,经过数十年的承平岁月,秦国的各种手工艺制作却极度繁荣,包括宫廷在内的诸多文房摆件均由造办处各作坊承办,除了座钟、怀表、眼镜、珊瑚等精巧之物是来自齐国外,鲜有他国产品。
这个时期,秦国境内无论是皇宫内院,还是民间雅舍,都能见到瓷制文房器具的身影,如笔架、臂搁、笔筒、水丞形制等,种类异常丰富,且釉色多样,常用墨彩、粉彩、青花、单色釉、冬青釉、粉白釉、粉青釉、珊瑚釉等。
这些小玩意,随着秦齐两国之间的经贸文化交流,也逐渐传到齐国,并影响到国内的风雅之辈,相应地带动了秦国手工艺品的旺盛出口。
嗯,这或许可以算是神州大陆的强势文化输出。
毕竟齐国崛起于蛮荒之地,建国不过九十余年,这“精神文明”还需大陆的反哺和滋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