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凭借其强大的国力和仿佛无穷无尽的人力,硬是沿着天山北麓一带谷地,连续修筑十余座堡垒城寨,尽逐准噶尔势力,代之迁移大量汉民,将他们的战线逐步延伸至赛里木湖畔。最近的精河堡,与伊犁城仅仅只隔着一座高耸的博罗科努山,若非地势崎岖,山势陡峭,秦国人无法展开大军进攻,加之准噶尔汗国不遗余力地在山间要道修筑大量坚固堡垒,说不定早就让人家把自己的老巢给端了。

        准噶尔汗国在中亚地区大杀四方,周边的浩罕汗国、布哈拉汗国、哈萨克汗国,以及坎巨提、巴达赫尚等一众小邦国,无不臣服于蒙古人的刀枪下。就连北边强大的俄罗斯人,也数度败于他们之手,不敢掉头南望。

        可是,跟东边那个强大的秦国,征战数十年,准噶尔汗国的部众是越打越少,地盘也是越打越萎缩,不仅无法再度染指漠南蒙古,就连漠西和漠北(即喀尔喀蒙古)的游牧区域也是愈发难以掌控。更不要说,在西域地区,还让秦国人一点一点地拱到了伊犁河谷附近,并修建了一连串的堡垒,宛如利剑一般,刺入准噶尔汗国的腹心之处。

        这些堡垒城寨,驻扎的秦军数量不等,多者两三千,少者一两百,城中布设若干火炮,再加上守军持有的犀利火器,没数千兵马,根本啃不动。即使通过大军围困加强攻,打破了那些堡垒,那也要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

        对于人丁本就稀少的准噶尔汗国,领兵的台吉和将领一般不会轻易去碰秦国人修筑的堡垒,太过损耗兵力了。即使一个蒙古勇士换三个秦国士兵,那也是极为不划算的。

        要知道,秦国的人口规模可是百倍于准噶尔汗国,他们的军队即使损失了一万人,也能很快获得补充。

        可以说,要跟秦国人拼消耗,准噶尔汗国那是绝对拼不过的。

        更让准噶尔汗国为之沮丧的是,蒙古人内部的分化和不团结。秦国人在青海和漠南、漠北地区,征募了大量蒙古人,并将他们粗粗武装后,便驱为前锋(炮灰),于广阔的草原地区,向他们准噶尔汗国控制下的部落发起进攻。

        秦国人对于任何有反抗行为或者不肯归顺的蒙古部落都会展开无情的屠杀,所有的青壮年男子皆被斩首,女人和孩子则被当做战利品,赏赐给那些屠戮同族的蒙古败类。

        为了获得足够的军力,准噶尔汗国也开始从周边仆从国征召大量炮灰,甚至曾经被他们极度压制的真神教信徒,也充斥于军队之中。

        嗯,只要你能骑得马、提得刀,对立严重的宗教问题,都可以统统放任,只要能维系汗国的统治,应对东方的军事威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