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人热衷于在埃及修建公路、铁路和港口,肯定不是因为乐行善施,帮着埃及人民摆脱贫困走上致富的道路。正如齐国驻开罗领事的一番话语,便道出了此间真相:“盖我铁路所至之处,即我占地之所及之处。”

        什么意思呢?我齐国将公路和铁路修到哪里,哪里就是我们所控制的势力范围。

        况且,修建了便捷的公路和铁路,加大对埃及港口的建设,对齐国商品的输入,那是大有裨益的。

        穿过埃及,进入地中海,便能使齐国的商品迅速地抵达欧洲。这要比绕过非洲南端,然后再沿着非洲西海岸,通过风高浪急的大西洋前往欧洲,不论是路程上,还是时间上,都能实现最大的节省。

        一些学者和专家还曾考虑过要借鉴千年以前的古运河方案,从苏伊士到埃及北部沿海之间挖一条运河,以沟通红海和地中海,彻底实现船舶的无碍通行。

        不过,这项工程太过浩大,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再加上地缘安全方面的考量,齐国人也只是嘴上说说,倒没有真的去实施。

        说实话,随着红海-地中海贸易的日益繁盛,埃及在齐国人眼中的地位是愈发重要,要不是顾忌与奥斯曼帝国之间的传统友好关系,齐国怕是早就将这块地盘吞到腹中,纳为海外领地之一。

        至于埃及诸多地方帕夏和马穆鲁克统治阶层,对齐国也并不怎么排斥,毕竟跟着奥斯曼人混了一两百年,也没过上什么好日子。奥斯曼人在埃及征收各种重税,使得地方贸易萎缩,经济极度凋敝,别说普通民众过着整日里吃糠咽菜苦日子,就是马穆鲁克老爷手里也没几个余钱,时不时地还要被奥斯曼人征召至巴士拉跟波斯人打打杀杀,甚至奥斯曼人在欧洲遭遇败绩,出现兵力短缺时,一股脑地将他们也给推到前线,去迎接欧洲人的枪炮。

        而齐国人来到埃及后,却带来了贸易的昌盛,经济的繁荣,让整个埃及突然变得富裕起来--当然,富裕起来的是那些上层马穆鲁克统治者。

        曾经,各个地方帕夏为了争夺地盘和人口,彼此攻杀,将自己弄得一身血腥,年节一盘点,好像也没抢到多少东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