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良接到命令后,惊愕之余,也不免生出几分失落。
根据各方综合情报显示,阿富汗地区的部落武装极其落后,连像样的火器都没几支。那个马哈茂德在离开坎大哈袭掠波斯时,几乎将大部分精锐部队都带走了。而这次印度驻屯军联合喀拉特汗国,出兵近万人,装备精良,物资充沛,可以说是以狮子搏兔的方式,攻袭阿富汗人的后路。
这种情势下,建立赫赫军功,那是板上钉钉的事,为以后军中升迁,将获取一份耀眼的资历。
可没想到,这份到手的功劳自己却无缘获得。
按理说,他这种低阶军官的任命和调动,根本不会惊动本土的陆军部,甚至都不会经过海外驻屯军司令部。因而,当他的直属上官把调令交给他时,眼神中充满了探究的意味。
这家伙该不会是国内哪个高官或者勋贵的子弟?
怀着疑惑和遗憾的心情,李延良于5月6日,搭乘一艘返回本土的战舰,历经两个多月,抵达建业。
漫漫旅途中,作为一名陆军军官,在海军舰船上少不了被人家奚落和言语挤兑,让他一路上好生郁闷。不过,随着彼此交流日甚,倒也结识了几个志趣相投的舰上军官。
曹舸性子大咧,为人也较为爽利,对所谓的海陆之间的“门第”之争,也丝毫不在意。平日只要不当值时,总会跑来找李延良说话。各地的见闻,海外领地的征服,以及世界局势的评说,各抒己见,讨论得热火朝天,彼此引为知己,这倒使得烦闷的旅程,稍稍变得有趣了一点。
建业港经过数十年建设,不仅是汉洲本土最大的港口,而且也是整个南洋地区的经济、贸易中心,最为主要的海上交通枢纽。每天经停该港的船只数以百计,高耸的桅杆,张挂的风帆,以及蒸汽轮船冒出的烟尘,铺满了整个海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