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何和颂一甩袖子,说道:
“奉都察院杜御史令追缴盐课!张灶九是你的儿子吧?”
“张灶九”是灶丁的编号,它正是属于张老三儿子的,两年前倭寇劫掠扬州城郊,张灶九夫妻被倭寇掳走,随后下落不明。
由于最后只找到了张灶九媳妇的尸首,因此盐运司最终认定张灶九属于逃灶。
“是...”张老三下意识地回答道。
“是就对了!”说着,何和颂从怀中掏出一本账册,翻开第一页,然后念道:
“张灶九,嘉靖三十二年两淮盐运司富安盐场逃灶,至嘉靖三十四年十一月,累计积欠正盐六引!按大明律,逃灶积欠盐课当向灶户余丁追缴!”
“大老爷明鉴,我儿早死在了倭寇的刀口下......并非逃灶啊....”
老人颤巍巍从怀中摸出一块写着“张灶九”的腰牌,却被何和颂一脚踹翻在地。
“你说不是逃灶就不是逃灶?”何和颂啧啧笑道:
“鱼鳞册明明记载你儿子就是逃灶,当着本官的面还敢信口雌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