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春晚(8500字)

        春晚,自诞生之初,便伴随着无数的话题与争议。

        无论你是热爱它,还是对它不屑一顾,都无法否认它在中国春节中的特殊地位。

        从2000年到2011年,这十一年间,它的全国收视率从未低于30%。其中最高的一次出现在2004年,以41.5%的惊人数字创下十年来的巅峰。换句话说,全国大约3.5亿户家庭中,有超过1.4亿户在那年除夕夜收看了春晚。

        更夸张的是,它的收视份额达到了74.15%——也就是说,在当晚打开电视的100户家庭中,有超过74户正在收看春晚。

        恐怖如斯。

        这种现象的背后,固然有央视平台的巨大影响力,但更关键的原因在于:当时中国电视的家庭普及率已超过95%,而互联网尚未大规模渗透,移动设备更是远未普及。春晚成了大多数中国家庭,尤其是北方家庭除夕夜团聚时的主要娱乐方式,成为全民共享的文化仪式。

        然而,自2006年之后,春晚的收视率开始逐年下滑。

        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节目质量下降,也有人说是形式过于陈旧,更有观点认为春晚在互联网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面前,不再承载年轻观众的审美期待。

        无论哪种解释,结果却异常清晰——2010年春晚勉力以40.13%的收视率维持颜面,位列十年来第二高。但转眼一年后,2011年的春晚收视率却断崖式下滑至31.04%,创下新世纪以来的最低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