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当小叶迅速在文具店解决危机,顺便救了玲玲的时候,快嘴老刘又觉得——这简直就是我!如果我在现场,肯定也能想出这些方法!
第482章势如破竹
这就是《幸福街》电影的讨巧之处。古文华当然可以将谜题设计得高深晦涩,来彰显主角的逼格。可那样一来,观众的代入感呢?
主角神秘一笑,解出一道宇宙终极奥义;大多数观众一头雾水,心想,这是哪来的油腻逼王?
解谜电影,至少要让大多数观众,沉浸在剧情中,与主角一起解谜;并产生“如果是我,也能想出这些方法”,或者“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个办法呢!”的感觉。这样一来,观众才会有获得感和成就感。
快嘴老刘此刻便是被这种手法玩弄的观众之一。他已经忘记了自己当初嫌弃小叶的心理,转而产生了一种“小叶做得对”的心态。
玲玲左右已经违规了,如果小叶不做这些,玲玲也是个凶多吉少。还不如废物利用,帮大家蹚一蹚路。
这种心态,也是许多观众的常见心态,或者说,内心深处的隐秘。真正在意配角人权的观众其实是少数,许多观众,在观影时,其实与快嘴老刘一样,并不特别在意配角的死活。反正只要不是主角害的就行。
电影理论中,有两个重要理论,一为道德资本,二为认同感。
“逃出幸福街(生存需求);参加天文比赛,实现理想(精神需求);反正玲玲也已经违规了,就算不这么做她也会死(不可改变的现实)”,这三者,就是小叶的道德资本。在拥有这些资本后,小叶获得观众的认同感,便是理所当然的了。
在这层认同感的牵扯下,小叶的所作所为,便自然而然蒙上了一层滤镜。她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她是为了大局,她是为了正义,她是为了救人……观众被小叶牵着鼻子走,忍不住想:她还会“被迫”牺牲什么?她还会使用什么方法破解迷局?她会改变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