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7幌子

        唐植桐没有吃过黄羊,这玩意再下去三十年将成为二保,吃了很刑,也很有判头,基本上五年起步。

        虽然没吃过,但毕竟长得跟羊差不多,按照处理羊的方式应该不会错。

        这年头的中药店一般会在门口小火炉上熬上一锅不知名的汤药,隔着老远就能闻到。

        循着药味,唐植桐和顾勇沿街找店面。

        虽然很多店面都已合营,但不少依旧保留了老传统,门上挂匾,门口挂幌子。

        “幌子”有两层意思,一是比喻进行某种活动时所假借的名义;二是商店门外表明所卖商品的标志。

        商店门外的幌子有两种,一种做的跟旌旗似的,上面写着字,但由于以前文盲占比较高,很多人并不认识字,于是就出现了第二种幌子。

        第二种是实物类的,让人一看就知道这家店是做什么买卖的。

        卖鞋子的挂靴子,卖兵器的挂长刀,卖烟袋的挂烟斗。

        有的做着做着就成了一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