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宇听了传令兵话语,不置可否的说道”:告诉他们,本殿下又不是傻子,能照顾好自己,也知道如何保命,他二人只管尽力杀贼便是。”
此时在宋宇船队十余里外,一女将正立于船头皱眉苦思:该死的李全,又要打劫大宋。这次还让本姑娘杀了几个淮河水师将领,抢了他们的战船。
话说这大宋的内斗,真是愈加激烈了。想那史弥远身为丞相,这次竟要杀的那太子赵竑?史弥远那厮竟然还直接命令李全,务必赶尽杀绝,寸草不留。若是跑了一个,便等着他史弥远的滔天怒火吧。
按照以往帮史弥远杀人的习惯,出的兵越多,越说明对方是个好官。记得上次截杀一个县令,那人公正廉洁,深受百姓爱戴,住的是草舍,喝的是稀粥,吃的是咸菜。穷的媳妇都饿跑了。家里就一瞎眼老娘,卧病在床多年。恐怕那县令一生唯一的污点,就是参了史弥远党羽一本。
对于那样的好官,自己实在不忍下手,只好让随行之人给了他个痛快。
想到这里,女将叹了口气“:哎......要是爹还在就好了。替天行道,劫富济贫。可现在,我这手上粘的,全是无辜好人的热血。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突兀的仰天长叹一声“:爹......女儿辜负了您。终究成了清浊不分的浑人。”言毕,两行清泪黯然流淌。
却听身后一将军禀报道“:妙珍,探子来报,运粮船队大小船只五十余艘,其中粮船半数以上。我等是否出击?”
杨妙真忙偷偷擦拭眼泪,带着浓重的鼻音回头答道“:娘舅,且不急,我等虽有百十条船,却是朦艟小舟居多,槛船居少。若不想些办法,只怕偷鸡不成蚀把米。”
问话这将军,名叫刘全,是四娘子的母舅。平素对这四娘子屡献妙计。虽有得有失,但在这忠义军中,也算个智谋之士,只听他劝阻杨妙珍道“;妙珍,须知兵贵神速,我等应趁敌军尚不知晓我军行踪之时,率先出击,打他一个措手不及,定可一战而胜。若是迁延日久,敌军察觉,有所防备,再想下手,怕是不易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