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伤痕文学”这个词,是借用了某位卢姓作家的短篇《伤痕》,来泛指描写前面那段特殊时期的文学作品。

        上山下乡的知青,还有像文国华、文乐渝这样的年轻人,很容易在这种作品中找到认同和共鸣。

        所以文乐渝才不对此类作品做出评价,免得因为自己的心理因素,让自己的评价有失偏颇。

        “这两篇写的还行,算是符合近几年的文学潮流,”李野评价道:“但如果非要评价他们的水平,只能算一般。”

        文乐渝很认真的问道:“为什么只能算一般?”

        李野道:“因为这些文字之中只有愤怒的恶,没有救赎的善。”

        文乐渝:“.”

        我给你讲两个例子吧!

        看到文乐渝听不明白,李野便举例说道:“《白毛女》你肯定看过吧?”

        文乐渝点点头没说话,她怎么可能不知道《白毛女》呢?

        李野继续道:“喜儿的原型是真实存在的,她的前半生受到的苦难,你不觉得跟这两篇中所描写的有着很多类似的地方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