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退伍之后,都是在家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过日子,身上的本事就算不用,也会慢慢的荒废,现在有了用武之地,也该实现自己的价值才对。

        第二天,江洪把李野三人送到罗湖口岸的时候,那保卫强度让周围的人都纷纷侧目,还以为这是什么级别的过来视察似的。

        八十年代初的罗湖口岸,经常会出现季节性的拥堵。

        特别是春节前后,很多在港岛讨生活的内地人,会携带一大票“紧俏货”回乡探亲,春节过后再急匆匆的回到港岛工作。

        李野和靳鹏等人这个时候过关,恰好是这些人返回港岛的时间,长长的队伍看不到头,只能脚挨着脚慢慢的往前挪。

        郝健的粤语已经不错,也比较善于跟人交流,一边挪一边跟周围的人搭讪,多少了解到了一些情况。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每个人允许携带“十米布、三斤油、三十六件商品”通关,

        这些东西以后世的眼光看起来可能没什么,但在这时候却是很重要的“接济品”,甚至有些人为了多带几件衣服,二三十度的气温,都要在身上穿个四五层,裹得跟熊猫一样。

        从旁边的人跟郝健聊天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来,他们对于能去港岛讨生活,也是非常骄傲的,谈吐之间对于内地人有着明显的优越感。

        也就是李野三人穿着不俗,要不然就郝健那多少有点“瑕疵”的粤语,人家说不定还不搭理郝健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