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七年十二月.

        国党前副总裁,国民参政会议长汪某及其主要追随者陈某君,周某等人以“赴昆明演讲”为名,逃离山城,经昆明机场,飞抵当时法属印度支那的河内。

        这一叛逃行为是汪集团长期鼓吹“和平救国”、反对抗战、与日本暗中媾和的最终结果。

        在河内,汪与日本方面今井武夫为首的谈判团队进行了进一步接触,并最终决定公开发表声明,响应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发表的第三次对华声明,也就是近卫三原则。

        1938年12月29日,汪精卫通过其在香港的义子国党中央宣传部特派员、香港《南华日报》社长林柏生,将一份致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会的的电报文稿,在《南华日报》上公开发表。

        按当时中文电报的韵目代日,“二十九日”代称为“艳”,故史称“艳电”。

        此篇报道发出,顿时在华夏境内引起轩然大波。

        沪市方面,沪江大学以及劳工会积极筹备罢工,罢课大游行计划。

        日本的各大情报机构同时收到命令,严密关注事态发展,并做好随时拘捕带头人的工作。

        沪市,特高课

        这里的氛围比影佐祯昭的办公室更加压抑和厚重。没有窗户,墙壁似乎是特制的,吸音效果极佳,仿佛连时间的流逝都被变慢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