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锵,咚咚锵,红绸布落下,一阵锣鼓声响起。
林永仁站在商行大门前临时搭建的典礼台上,向台下前来捧场的各界名流、银行代表、洋行经理以及同业拱手致意,嘴角挂着得体的微笑。
他的目光扫过人群中几个行迹可疑的身影,诶,这年月,任何热闹场合都少不了各方的眼睛。
司仪高声宣布请林老板致辞。
林永仁上前一步,接过话筒,清了清嗓子:“诸位来宾,诸位同仁,今日华隆商行开业,承蒙各位厚爱,林某感激不尽。”
“值此国家多难之际,实业救国,匹夫有责。”
华隆立足租界,非为偏安,实为借此地利,广开商路,通有无于国门内外,以我华夏之物产,换取急需之物资,维系民生,图存自强……”
台下的陈阳听着演讲稿不觉嘴角抽了抽,这是林永仁花了二十五块大洋找沪商学院的教授写的。
这个时代最能赚钱的不是商人,而是文人,就这篇稿子,上下不过几百字,人家开口就是三十个大洋。
后来好说歹说,才收了二十五个大洋,就这也是一个码头工人两个月的工资。
这还只是一个普通文人,你要是找个出名的,例如郭沫若,郁达夫之流,一篇稿子就能收你上百大洋……
怪不得都说民国才是文人的黄金年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