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只是发射平台!我们不需要它像陆地一样稳定!而且不是远海,仅仅距离班加西港口四十海里,那里海域相对平静,我们只需要抓住加油机与F-15对接的那短短几分钟!”

        “在相对固定的空域和高度!打出一轮饱和齐射!精度不够,就用数量弥补!两套系统,一次性把所有能打出去的导弹,全部打出去!打掉加油机,那些F-15就是断了腿的鸟,要么返航,要么等着燃油耗尽坠海!”

        他转向防空部队指挥官和几个核心的“音乐家”防务技术骨干,语速飞快:“你们现在要解决几个致命问题:第一,如何在颠簸的货轮甲板上,在极短时间内完成萨姆-6系统关键部件的快速吊装、粗略固定和通电自检?放弃复杂的水平校准,只求能大致指向加油空域方向!第二,如何在缺乏稳定平台的情况下,保证‘立方体’雷达短暂开机时能捕捉到目标信号?”

        “哪怕扫描范围窄、精度差!第三,如何保证导弹离架瞬间的初始姿态稳定?用沙袋?焊接临时钢架底座?用钢索加固?哪怕牺牲射程和精度,只要导弹能打出去,能飞向那片天空!”

        技术军官们面面相觑,额头瞬间布满冷汗。

        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看着宋和平眼中那不容置疑的决绝和摆在眼前的唯一生路,求生的本能压倒了恐惧。

        “老板…”

        一个头发花白、曾服役于苏联国土防空军的俄裔老工程师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犹豫着开口。

        “或许…可以试试…选择货轮主甲板最平整坚固的区域,最好是靠近船舯部。用大量焊接在甲板上的重型钢架作为发射架底座,再用数百个沙袋堆叠在钢架四周和发射筒下方配重,最大限度增加稳定性。”

        “雷达车也如法炮制。我们不追求完全消除晃动,只求在发射的瞬间,将晃动幅度压制在导弹陀螺仪能勉强修正的极限范围内…至于雷达…只能在预估目标出现的空域,提前进行非常粗略的、短促的扇面扫描,依靠操作员的经验和手动微调去捕捉信号…这需要极大的运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