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之前的偏置碰撞测试表现不佳,宝马和奔驰今年在30万+的3系、C级上面升级了1500MPa的热成型钢,奥迪的A4还没行动,预计明年才会有动作,而级别更高的E级、5系、A6更要再等换代才会大规模采用这样的材料。
其中,宝马对于3系的加强还属于“精准补强”,重点强化A柱核心受力区域,奔驰则是把热成型钢扩展到门槛梁、车顶纵梁等部位的全面替代。
前者嘛,有个好听的说辞叫做平衡成本与性能。
碳硅集团内部讨论会上谈到这一点便有了笑谈,依着这样的论调,己方做车就属于不计成本了。
因为国外T1供应商不愿对国内出售,所以这种来自供应链的进步也是“九州”能打产品战的一个因素,当然,国内仍然还有着进步空间,宝钢的镀层技术仍旧依赖进口。
俞兴在会议上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当前阶段是产品战,等到新能源的渗透率逐渐上去,那就要打品牌战了,而品牌力的积累正要依赖于未来几年产品的扎实。
碳硅集团造车这几年是能感觉到常规意义上的进入门槛是没那么高的,尤其随着供应链的进一步成熟,难度还会降低,到时候内卷厮杀起来必然让行业里的竞争从上到下都有着很大压力。
俞兴这天讨论到很晚,本来连秘书章阳煦都打发回去了,正想下楼回去却接到刘建凯的电话。
他本以为这位打电话还是会聊加密货币或者在香江的厮混,没想到聊了几句就听到刘建凯即将抵达临港的行踪,于是便只能重新泡茶坐定。
大约十五分钟,俞兴在办公室瞧见了许久未见的刘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